“不知李兄要兑换哪道术法?现在兑换是否有些晚?”白晓问道。

  既然他猜出李不息打算做什么,而且报出了自身的积分,就没打算拒绝。

  虽然这是他这些年一点一点积攒的。

  但,晚上要做大事了,只要做成还怕没有积分?

  若是做不成?没有若是,一定能做成。

  他不怕借积分,而是怕李不息这会借了积分,兑换了法术也没用。

  现在都要出发,你兑换法术,也太迟了一点吧?

  就不能等拿下钟家回来,再兑换,反正你只是气息在增强,我也没打算隐藏气息搞偷袭,直接强攻就行,气息又不影响战斗力。

  何必计较那么多?

  “儒家至高术法——和光同尘。”李不息见白晓没有拒绝,而是直接问术法名字,连忙说道。

  “和光同尘?”箫红怡

  “和光同尘?”白晓

  “和光同尘?”王三才

  三人面带惊讶,异口同声的惊呼道。

  “额,这道术法有问题?”李不息看到惊讶的三人连忙疑惑问道

  “夫君可知这道术法的来历?”见李不息疑惑,箫红怡首先回道。

  “不知,还请娘子解惑”听到箫红怡的发问,李不息回答道。

  他确实不知道,你要说历史人物,这个世界虽然是神话世界,但大夏之前,和地球上的历史人物基本上是相同,他还能说道一二。

  至于神通法术,除了他在在看那些书籍时提到的,其余的真是两眼一抹黑,不知所以。

  而这道法术,他并没有在书上看到。

  “先秦春秋时期,我道门道祖,太上老子降世,立道门,重聚仙道,留下道门至高典籍《道德经》。

  在《道德经》一书中就曾提到过一种深奥的境界,名曰“玄同”。

  而修炼这种境界的修行方式就是,和其光,同其尘。

  这是一种极其深奥的境界,据说修炼到极深处,能与天地,能与大道,能与众生合而为一。

  触之不闻,视之不见。

  只是据说这种境界的修炼之法,不知何时被儒家窃取,并未在道门流传。”

  箫红怡解释道。

  道门至高典籍《道德经》可是太上圣人传下,每个道门修士,必学之物,而且是需要时常熟读的典籍,每个境界去读都能有不同的收获。

  她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,正因为熟悉,所以他才惊讶。

  和光同尘可是传说中的术法,自家这小奸夫现在就能学习兑换?

  儒家对于术法就这么不重视?

  可以随意兑换?

  要是这样?

  为何那么多道门修士,得不到这道术法的传承?

  “弟妹此言有误,先秦之时,我儒家创始人——至圣先师,儒圣。曾经与道门圣人,太上老子论道。

  我儒家至圣,曾在太上老子面前展现出一道自创的特殊术法,太上老子无法破解我儒家至圣的术法,大惊失色,忙问其名,至圣答曰:和光同尘。

  其后太上老子成道之时,着《道德经》一书。用了我儒家至圣之言,来解释道门大道境界。

  明明是太上老子盗用我儒家至圣之言,怎么能说是儒家窃取道门修炼之法?”

  白晓听了箫红怡的解释,连忙反驳道。

  虽然我儒家可以学其他百家各种神通法术,但我们都是光明正大的学,岂能说是窃取?

  你这纯属是污蔑,要不是看在你是疑似圣人转世之人媳妇,是自己人的份上,我就要和你武力论道一番。

  别以为我们儒家就嘴上厉害,我们的实力才是最厉害的。

  “白君子此言有失偏颇,和光同尘本就出自我道门至高典籍《道德经》第四章。

  全文为“道冲,而用之或不盈。渊兮,似万物之宗。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。”

  先秦春秋之时,儒家至圣先师,曾三次执弟子礼,问道我道门太上道祖。

  我太上道祖无私传道,至圣先师在太上道祖所传的大道中,悟出了和光同尘,此至高法术,怎么能说是,两人论道。

  还说是我道门至高典籍,借用了你儒家至圣之言。”

  听完白晓的话语王三才老道士也忍不住了。

  明明是你儒家祖师至圣向我道家道祖,请教问题,你还说,是两人论道

  你儒家至圣当时一事无成,大道不明,我道门道祖乃先天三清之一的道德天尊降世,天生与大道相合。

  如此差距还论什么道。

  你白晓能要点脸不?

  要不是现在儒家势大,我道门打不过你们,看我不恭请各位祖师,下凡抽你。

  “你知道什么?

  子曰:三人行必有我师焉。

  我儒家至圣先师,对于有学问之人,不管是谁,都是执弟子礼,虚心请教。

  就算是凡人农夫,也是毕恭毕敬的向其请教种田之术。

  我儒家至圣先师对太上老子执弟子礼,那是我至圣先师为人谦虚,不代表太上老子就有资格做至圣先师的老师。

  我儒家走的乃是教化之道,修的是浩然正气,你道门走的乃是仙道。修的天地清气。

  我至圣先师能在太上老子的大道中悟出什么?”

  白晓听完王三才老道士的话语,回怼道。

  你区区一个人间道门修士,哪来的资格在我面前反驳我的话语,林家这女子,现在是我儒家之人,说了我都不能忍,但是不得不忍。

  你居然还说?

  说什么?

  是不是不想混了?

  你要不想混了,说一声,我成全你。

  “额,白兄冷静一下。”

  “王道长稍安勿躁。”

  “这些都是陈年旧事,没必要较真,要是真想了解清楚,可以求教儒家史学一脉,让其调出历史长河,一探究竟,或者前往天庭,当面向太上道祖请教。”

  李不息见三人蠢蠢欲动,想要上演全武行。立马拉住一脸气愤的自家娘子。

  并安抚白晓和王三才道士。

  当然,他就是和一个稀泥。

  毕竟这事,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,扯不清楚的。

  几人都觉得自己对,而且涉及到,两位圣人,两道之祖。

  都不能退让。

  这让他咋办?

  无脑站自家媳妇?

  我特么是儒家修士,这以后还在不在儒家混了?

  立场坚定站白晓?

  我媳妇特么是道门天宗,而且媳妇的言论最激烈,这要是这样干了,媳妇还能让你上床?

  站王三才老道?

  说实话,李不息觉得,王三才老道士,说的才符合历史,符合传说。

  但李不息脑子抽了才站他,既得罪自家媳妇,又得罪儒家,两头不讨好。

  所以,当然是和稀泥了。

  而且这稀泥和的非常有水平。

  这个世界儒圣虽然无了。

  但是道祖还存在的,就在东胜神洲的道门大本营,天庭里面。

  你王三才老道士,有本事就去问。

  看道祖会不会大嘴巴抽你。

  至于你白晓,儒圣虽然无了,但史家一脉可是存在的。

  史家和儒家的关系,可是非常复杂的。

  至圣先师,就走过史家之道。

  百家被儒合并之后,史家一脉虽然走了儒道,自身的看家本领也没丢。

  但想要请史家调动历史长河?

  你以为你是谁?

  看史家大佬不抽死你。